根據 wiki 引用美國國稅局對 被動收入的定義,收入被分成三種.
- 主動收入
- 被動收入
- 投資組合收入
- 從商業行為中,但又不需要自身參與的收入
- 租金收入
- 銀行的利息收入
- 版稅收入、專利收入或軟體授權使用費
- 從網路中的廣告所獲得的收入
- 股票或債券中所獲得的股息或利息收入。(美國國稅局不認為這是被動收入)
- 養老金收入。
對我個人的定義,只要是不花時間、花勞力去經營的收入,都可被稱為被動收入。這意謂著投資組合收入也是被動收入的一部份。
然而我認為這樣的分析似乎太快了一些,因為這些路都是帶我們去一個可以產生被動收入的地方,而這些地方都是需要先付出代價,才能享受「被動收入」的甜美果實。這個代價可能是 X 的成本, Y 的時間,也就是先主動後被動。
我們以前面的例子來看:
第一條「從商業行為中,但又不需要自身參與的收入」,我的解讀是當有一個商業系統,他已經能夠成熟運轉,這系統能自己產生獲利而不需要管理者介入太多,這就好像是一個金雞母,隨著時間產生金錢。然而,這系統絕不會憑空出現,期初一定需要我們的呵護照顧,直至成熟。這個期初所需付出的 X 及 Y,不知道會是多少?
第二條「租金收入」,租金收入通常必須擁有客戶想要的商品,我們可以租給客戶。然而,擁有商品需要成本 X,找到客戶需要付出時間 Y。若每次東西出租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找客戶,那麼就和主動收入差不多了。最理想的狀況是,第一次花時間去找到客戶後,可以不斷有租金的收入,這就太完美了。
第三條「銀行利息收入」,利息收入也是一樣需要一筆錢 X 存在銀行,經過一段時間 Y,才能產生收入。而 這筆錢則可能需要主動收入來產生,才能夠有錢放在銀行。然而,將錢放在銀行似乎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。因為現在的殖利率都很低。
第四條「版稅、專利收入或軟體授權使用費」,建構版稅收入和軟體授權,都是要花上不少時間的,因為,這需要花時間撰寫,有人購買或使用,才有辦法獲得被動收入。而專利收入,其實牽涉到更複雜的層面,現在的科技產業,很多公司不是只單純賣產品,專利戰也是打得如火如荼,若沒有足夠的背景財力,即使,你的專利被冒用了,也很難去追討。或許,我比較不知道追討的方法,但也的確沒那麼容易啊。
第五條「從網路中的廣告所獲得的收入」,直觀上,這似乎是一個比較簡單易行的辦法,只要花時間將自己平常的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或者專長教學,慢慢就可以累積出一些名氣,進而產生廣告收入,然而這個收入也是需要時間累積的,相反地,資本的支出反而比較少。
第六條「股票或債券中所獲得的股息或利息收入」,直觀上,這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,然而,投資股票或債券都是有相當的風險,因為價格都是起起伏伏,稍微一個事件,就造成股票的大崩盤,若沒有相應交易策略,很容易造成一些因小失大的損失。
第七條「養老金收入」,這條看起來像是銀行利息的另一面,將錢放到保險公司,透過理財規劃,讓自己老了有個養老金的收入,然而,若是投資報酬率不高的話,老年時候的「購買力」反而更差,因此,投入養老金,產品真的要慎選。
我們以前面的例子來看:
第一條「從商業行為中,但又不需要自身參與的收入」,我的解讀是當有一個商業系統,他已經能夠成熟運轉,這系統能自己產生獲利而不需要管理者介入太多,這就好像是一個金雞母,隨著時間產生金錢。然而,這系統絕不會憑空出現,期初一定需要我們的呵護照顧,直至成熟。這個期初所需付出的 X 及 Y,不知道會是多少?
第二條「租金收入」,租金收入通常必須擁有客戶想要的商品,我們可以租給客戶。然而,擁有商品需要成本 X,找到客戶需要付出時間 Y。若每次東西出租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找客戶,那麼就和主動收入差不多了。最理想的狀況是,第一次花時間去找到客戶後,可以不斷有租金的收入,這就太完美了。
第三條「銀行利息收入」,利息收入也是一樣需要一筆錢 X 存在銀行,經過一段時間 Y,才能產生收入。而 這筆錢則可能需要主動收入來產生,才能夠有錢放在銀行。然而,將錢放在銀行似乎不是一個很聰明的選擇。因為現在的殖利率都很低。
第四條「版稅、專利收入或軟體授權使用費」,建構版稅收入和軟體授權,都是要花上不少時間的,因為,這需要花時間撰寫,有人購買或使用,才有辦法獲得被動收入。而專利收入,其實牽涉到更複雜的層面,現在的科技產業,很多公司不是只單純賣產品,專利戰也是打得如火如荼,若沒有足夠的背景財力,即使,你的專利被冒用了,也很難去追討。或許,我比較不知道追討的方法,但也的確沒那麼容易啊。
第五條「從網路中的廣告所獲得的收入」,直觀上,這似乎是一個比較簡單易行的辦法,只要花時間將自己平常的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或者專長教學,慢慢就可以累積出一些名氣,進而產生廣告收入,然而這個收入也是需要時間累積的,相反地,資本的支出反而比較少。
第六條「股票或債券中所獲得的股息或利息收入」,直觀上,這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,然而,投資股票或債券都是有相當的風險,因為價格都是起起伏伏,稍微一個事件,就造成股票的大崩盤,若沒有相應交易策略,很容易造成一些因小失大的損失。
第七條「養老金收入」,這條看起來像是銀行利息的另一面,將錢放到保險公司,透過理財規劃,讓自己老了有個養老金的收入,然而,若是投資報酬率不高的話,老年時候的「購買力」反而更差,因此,投入養老金,產品真的要慎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