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

投資世代的觀念演化世代

投資者進入證券金融市場進行投資,至今已經超過百年了。

這當中有許多的理論與方法。

就我個人從大方向來看,這些投資方法可以歸類為幾個世代:

第一個世代:

    一般投資者想盡辦法要用各種技術指標、基本面分析和消息面 、籌碼面等等分析方法來作為投資決策。可是,最後的結果是失敗的。很多人傾家蕩產。

第二個世代:

    有鑑於一般投資者的慘痛失敗經歷,於是,有了共同基金的興起,這共同基金告訴一般投資者,我們集合大眾的金錢,然後交給受過專業訓練的人,期望透過專家來幫助一般投資者獲得正報酬。

第三個世代:

    專家很好,可是共同基金的基金經理人流動快速,且績效不穩定,意思是,今年當紅的基金,可能明後年就不紅了。更嚴重的問題是,基金經理人的績效,無法持續打敗大盤。

    無法持續打敗大盤是個嚴重的問題,於是有人就思考,那既然無法持續打敗大盤,那我何不盡可能和大盤的績效一樣就好?於是就有了指數型的ETF。這個 ETF 就是希望追蹤大盤的績效,然而大盤是由很多類股和個股所形成,要同時買那麼多股票並不容易,因此,ETF 就集合大眾的錢,選定一些高權重的股票來納入 ETF 投資標的。並且盡可能維持和大盤的績效一樣。這種投資策略相對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投資法比較被動,所以,可以稱為被動式投資法。而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投資法則相對比較主動,因此,可以稱為主動式投資法

第四個世代:

    有鑑於第三世代已經可以和大盤績效相等,因此,絕大部分的「主動式」投資者或投資專家,都很難長期可以打敗大盤績效或者很難超越第三代的投資方法!基於站在巨人肩膀的概念,應該有「第四代」的投資方法可以被創新吧?當然第四代投資法應該可以在中長期的績效上可以打敗大盤績效。

    如果有創意想法,屬於第四個世代投資法的,可以在下面留言,一起討論喔~




投資的效益:利潤風險比 MAR

投資的模型有好有壞。 當投資一段時間後,譬如 五年六年後, 投資模型經過實證, 知道了投資模型的年化報酬率,也知道了投資模型的最大風險 這時,我們可以來計算投資的利潤風險比。 利潤風險比主要談的是 每承受一單位風險,可以換回多少利潤 利潤風險比較做 MAR  (returns a...